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魏炳乾教授
师德标兵材料
魏炳乾,男,1963年4月生,教授,硕导,中共党员。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3月获得日本国立北见工业大学系统工学(河流动力学方向)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港口航道及近海工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十多年来,魏炳乾老师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一线,尤其是在病重期间,仍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科研任务,为我校的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为人师,德为世范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之道,一为学术,一为德行。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魏炳乾老师心中始终遵循着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无私忘我地奉献着自己的能量。在教学、科研和系所日常工作之外,魏老师还主动担任本科生(水工2004级、2008级及2012级)导师工作,为本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操劳。他多年如一日地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坚守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
长期的辛勤操劳,使魏老师2013年因患恶性肿瘤住院,他却依然心系学生。术后仅3天,一名要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将学位论文送到病房,魏老师竟在满身挂着吊瓶和导管的情况下,坚持为这名学生审阅学位论文。由于身体无法活动,他只能将修改意见口述,由陪护人员书写整理,之后,又反复审阅,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无不动容。
魏老师住院期间,依然高标准地完成了多项教学和科研任务,如针对中小河流项目-乾县漆水河临平镇龙塘口村至四兴村段防护工程的施工方来电技术咨询等逐一进行说明;“山西省河曲县采砂规划与实施方案”也于住院期间指导学生撰写汇报大纲和ppt讲稿,特别是涉及GIS和河流演变方面的问题,魏老师在病床上耗费心力为去汇报的硕士研究生修改预案、设定问题并逐一作答,最终方案顺利通过了在山西省忻州市举行的验收会的技术验收,并得到了水利部黄河中上游管理局设计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魏炳乾老师术后出院还不到一周,拒绝休息,就执意要求回到工作岗位上,他牵挂着担任导师的水工125班个别学生的补考、新学期全班的学习情况;他过问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情况;并腾出业余时间经常为我校报考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本科学生进行水力学答疑;还亲自到模型试验场,指导“973”项目模型制作的整流设施布置、铺沙厚度和尾水池设置,并针对项目前期所测数据的整理方法进行指导,强调无量纲数在总结物理规律方面的重要性。术后不足两个月,安排给魏老师的研究生课程《海岸动力学》开课,仍处于恢复治疗阶段的魏老师每周一、三晚依然坚持为研究生授课;还带领学生赴乾县漆水河现场进行项目的竣工测量,为学生实地讲授竣工测量方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在地貌破碎的山前地带,亲自带领施工方技术人员爬高摸低地找寻GPS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魏老师患病期间,除了坚持给学生上课和指导研究生外,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和研究所的事务仍毫不松懈。2013年新签科研项目5项,到款115.75万元,发表论文4篇;为了优化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两个学科人员的年龄及学缘结构,通过各种平台与途径,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青年才俊,目前已到校入职1人,另有4名青年博士已经签署了引进协议,为两个二级学科的未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博学严谨,勇于创新
魏老师治学态度严谨,勤于钻研,十几年如一日地对待各项科学研究工作。身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骨干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下,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毫不懈怠。难能可贵的是,魏老师在理工大学任教以来,从未因海外博士身份和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自满,始终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术视野、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曾跟随魏老师学习和科研的学生普遍反映,魏炳乾老师知识渊博、思路清晰、见地独到,其学术视野之广阔、课堂知识量之大,使学生受益良多。
魏炳乾老师在科研中勇于创新。十余年来,魏老师累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30项纵横向科研课题。其主持的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橡胶坝群工程泥沙问题研究获2008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参加的《城市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累计科研到款240万元;先后在2003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2013年度多次获得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此外,魏炳乾老师现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黄河研究会理事等多个社会学术团体职务,这也是对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卓越科研能力的肯定。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多年来,魏炳乾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上倾注了巨大心血,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魏老师鼎力承担了《水力学A》、《水力学B》、《河流动力学》、《港口航道工程》、《自主创新与实训导论》、《波浪理论》、《海岸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新进展》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在承担这些课程的过程中,魏炳乾老师一直执着于“精益求精、绝不敷衍”的高度负责的态度。
《水力学》是水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自魏老师承担授课任务以来,在教学上做足功夫,教学效果多年来一直保持优秀。记得2001年魏老师刚来到理工大时,为了过好教学关,魏老师花了3年时间,备课时推演了教材上的所有理论公式、纠正了勘误表中没有的错误,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率达到了100%;除了课堂教学外,魏老师还特别注重锻炼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年为毕业班学生布置毕业设计时,会结合学生的就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安排,如对继续读研的和去大专院校任教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安排研究性课题;对去设计院工作的同学安排工程设计类题目;对去工程局工作的同学安排如测绘技能练就、项目经济评价、施工组织设计等动手能力强的题目,2010年魏老师被西安理工大学授予“2010年度校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经过《水力学》教学团队的多年不懈努力,《水力学》课程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魏老师本人也担任了《水力学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编《水力学》、《水力学习题解析》等教材3部,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魏炳乾老师一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并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魏老师在研究生课程讲授时密切联系实际,课堂讲授典型案例。针对我省南部某县城橡胶坝运行1小时后坝袋开始摇摆的现象,他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找出摆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除了日常的研究指导外,魏老师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亲自带领学生去现场踏勘以了解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交通、环境等具体特点,向学生讲授项目的目的意义、设计的内容、设计步骤、设计依据及重点注意的问题。在乾县漆水河防洪工程设计时,不论是工程勘测、初步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阶段,魏老师都从现场踏勘到测量布点与GPS测量再到地质初勘,针对作业依据、方法选择、精度控制、作业步骤等逐一为学生讲解,并从仪器的对中、整平做起,手把手地教授学生架设测量仪器的方法。在初设、详图设计阶段,魏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了洪量确定、洪水水面线计算、波浪爬高及冲刷深度计算、碍洪建筑物壅水计算、河堤及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相信经过魏炳乾老师孜孜不倦地对学术的不断追求,在将来的日子里,一定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